技术与产品

专注于细胞与基因药物、生命科学产品和细胞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转化。

  • 细胞名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样本来源:脐带华通氏胶层

    细胞形态:贴壁生长呈梭形形态,细长螺旋状排列。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具有低免疫原性,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多种间充质谱系的成体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等。具有修复受损细胞或组织、再生组织(例如心肌损伤、肺损伤、肾损伤、皮肤黏膜及血管内皮损伤、卵巢损伤等)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分泌或旁分泌作用,直接或者间接细胞接触,释放细胞因子,介导抗炎、抗凋亡和免疫调节功能。

    主要临床应用:用于各类急性器官损伤,修复受损细胞;自体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各类炎症与纤维化疾病等,以及用作各种动物等理论研究模型实验。

    增殖能力:hUC-M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P〉5)高代次hUC-MSCs表现出衰老及凋亡特性,增殖活性以及细胞功能会有降低。

    分化能力:可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

    免疫调节能力:(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有文献指出MSC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是表现在对Th1/Th17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和对Treg的促进作用上;(2)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抑制DC细胞成熟,抑制NK细胞的活化作用;抑制PBMCs炎症因子分泌水平,如TNF-a、IFN-γ、IL-6、IL-1β或在经IL-17等预处理后产生免疫抑制分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补体等(TGF-β、IL-10、PGE2、TSG-6、IDO、PD-L1)。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等;同时MSCs具有旁分泌效应,分泌旁分泌因子,主要包括外泌体。而外泌体富含一系列增殖和抗凋亡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GS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A(PDGF AA)和VEGF以及趋化因子等。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流式表面抗原表达情况:CD105、CD90、CD44及CD73表达呈阳性(》98%)表达CD29、CD13、CD117、HLA-I等,而CD19、CD14、CD34、CD45、CD11b及HLA-DR均为阴性(〈2%)。

  • 细胞名称: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样本来源:实验所用胎盘取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妇产科剖宫产分娩健康足月新生儿的同一健康产妇,无任何传染病及妊娠并发症史,HBV、HN、梅毒等检测阴性。经产妇同意后,无菌条件下取新鲜胎盘组织。

    细胞形态:细胞的形态观察和传代培养的情況 原代培养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为贴壁细胞,培养72h 后,细胞均呈梭形,有胞浆突起,为成纤维细胞样,胞浆丰富,核大,呈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漩涡中心细胞多层分布,14d后原代细胞接近90%融合。传伐后细胞生长迅速,约4d即可铺满全层。培养细胞可稳定传代。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科研中。此外,MSCs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DCs的增殖及功能,提示MSCs有望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变造血微环境,重建免疫系统,促进造血功能恢复,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能显著提高白血病和难治性贫血等的治疗效果。

    间充质干细胞是指一群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肪细胞、骨髓基质甚至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多种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干细胞临床治疗的机制中,目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移植细胞分化为目的细胞,二是分泌有关的细胞因子促进宿主恢复有关。

    主要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的研究已在许多国家开展,随着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也批准了多项临床研究,比如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系统疾病以及组织损伤的修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增殖能力:胎盘作为组织工程的细胞库可以从胚外中胚层分离出数量可观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其免疫表型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致,且增殖能力也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强。

    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结果 在使用含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消培养液,未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条件下,CCK-8 检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中第1, 2 天生长较慢,为生长潜伏期:第3-6 天生长速度增快,为对数生长期:此后细胞进入生长平台期。在对数生长期中,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的细胞倍增时间为(2.956±0.204)d。

    分化能力:体外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稳定后更换细胞培养基,向中胚层细胞诱导分化,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上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干细胞,肌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免疫调节能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负性免疫调节功能,抑制机体亢进的免疫反应,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平衡,从而可以用来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克隆氏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IGF-1、 HGF的检测对照组末能检测VEGF、HGF、IGF-1的含量,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组均能检测出VEGF、

    HGF、1GF-1表达,其中HGF水平为(190.059±3.476) ng/L,VEGF 为(12.473±0.670)ug/L,IGF-1 为(86.929±0.758) ng/L,说明胎盘问充质下细胞均能分泌以上3种细胞因子。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表达和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培养的胎盘间充质千细胞表达 CD29, CD44,CD73, CD105,CD90;不表达CD14, CD34(造血干细胞抗原),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CD106、CD133和HLA-DR(MHC-I I)。提示所得贴壁细胞为人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

  • 细胞名称: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样本来源:

    来源于中胚层,主要存在于器官间质和结缔组织中,在骨髓组织中含量最多

    细胞形态:

    呈圆形,梭形、多角形和纺锤形;分散短梭形贴壁细胞;呈漩涡状;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

    具有成体干细胞的两个特征: 一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准确地自我复制,即长期自我更新; 二是能分化为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的成体细胞,代替因疾病或损伤凋亡的细胞,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细胞的动态平衡。

    主要临床应用:

    成骨诱导;易于转染并能长期表达外源基因,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良好种子细胞;

    急性脑梗死、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

    良好的低免疫原性,具有“定向迁徙”和“归巢分化”的能力;干细胞移植到人体后,可以非常有目的性的向受损脏器迁移,并到达受损脏器。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应用证实,采用干细胞移植方式可以对肝硬化发展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避免肝癌的出现;

    在含有VEGF、bFGF、EGF、IGF等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诱导后,可分化为内皮细胞, 且具有成血管能力,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种子细胞;

    增殖能力:

    具有异质性、贴壁性、可移植性和快速克隆的能力;

    分化能力:

    高度分化潜能;可被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分化成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类型的皮肤细胞、神经样细胞;

    有强烈的成骨潜能,可分化为骨、骨髓基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和脂肪等多种间充质组织;

    免疫调节能力:

    具有免疫调节、炎症趋化等特性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

    microRNA-26a上调,高表达;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如IL-1R、IL-3R、IL-4R、IL-6R、IL-7R等;干扰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等;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

    CD105,CD29,CD44,CD90,CD104,CD106,CD102,CD73高表达;

    CD34,CD45,CD14,CD11b、CD79a或CD19、HLA-DR不表达;

     

  • 细胞名称: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样本来源:

    人皮肤组织

    细胞形态: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伸展呈梭形或多边形;

    呈栅栏状、漩涡状、菜花状生长;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

    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真皮网织层中最重要的细胞,主要存在于疏松结缔组织中,能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对维持皮肤的弹性和韧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衰老或损伤的皮肤修复过程中加入自体和/或异体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使构建的真皮具有更有细胞活性,更能迅速促进表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而快速修复衰老、损伤部位,使皮肤变年轻或创伤迅速愈合。

    主要临床应用: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形成第一次转变,转变为成肌纤维细胞,在后期瘢痕增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内部属性的变化与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采用与肌腱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相似的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肌腱缺损,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研究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多领域的发展,皮肤成纤维细胞因为是最丰富也是最易获取的材料成为研究特异性疾病模型的理想细胞来源。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较多的应用在整形外科、组织工程皮肤等领域上。

    成纤维细胞的成功培养可为人类凹陷性瘢痕修复和美容除皱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并且为解决皮肤的大面积创面修复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利用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特异性的多功能干细胞,该方法的建立将能够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药物的筛选以及细胞移植提供有力的保障。

    增殖能力:

    具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

    分化能力:

    适应性强,易培养、性状稳定,很难发生转化

    免疫调节能力:

    暂未见相关参考文献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

    正常条件下,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皮肤组织受损后,细胞则被激活并进入增殖及代谢旺盛期,同时产生多种组织修复因子;与炎症和凋亡相关因子低分泌;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

    特异性波形蛋白

  • 细胞名称:人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样本来源:健康女性月经血或子宫内膜组织

    细胞形态:贴壁生长呈梭形形态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生物学特征表现为:无限的增殖潜能、集落形成、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及促血管形成能力。其强大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较低的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功能成为MSC与肿瘤发生等研究方向的热点。

    主要临床应用:

    生殖系统---治疗Asherman(宫腔黏连)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自身免疫性卵巢病(AOD);

    免疫系统---还可用于抑制自身免疫或有害的过度免疫反应,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器官或骨髓的移植排斥反应;心虚管系统---分化为心肌细胞,减少死梗面;

    消化系统---可以分化形成3D结构的干细胞样形态,模仿肝脏样的功能;

    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的激活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保护,具有降解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抗炎作用,具有抗肿瘤作用;

    代谢疾病---促进祖细胞分化,逆转高血糖状态并在体内恢复胰岛结构。

    增殖能力:组织块经5-7天时间后,组织块周边开始有少量贴壁细胞爬出,形态不规则。7-14天后镜下可看见集落状细胞团,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经消化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2-3天细胞融合度达到80-90%以上。形态主要呈梭形,且排列紧密。胞体拉伸,呈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

    分化能力:可以诱导成骨分化、成脂诱导分化、成软骨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免疫调节能力:通过分泌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发挥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较低免疫原性。按不同比例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随着MSC数量增多,对T淋巴细胞抑制效果越强。可以抑制被诱导的B淋巴细胞多克隆增殖,抑制B细胞活化及分泌抗体,也可以诱导Breg产生和IL-10分泌。SDF-1预处理后高表达CXCR4的MSC诱导的免疫调节或耐受性发挥作用。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可分泌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可溶性免疫细胞因子IL-10、TGF-β1、和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等。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表达CD90、CD105、CD146、CD29、CD44、CD140b、CD13、HLA-ABC;不表达CD34、CD45、HLA-DR、CD11b、CD19、CD14。

  • 细胞名称:

    人前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

    样本来源:

    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细胞形态:

    成纤维样,长梭形,旋涡状集落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

    自我更新,体外增殖能力强,可分泌相关基质及胶原蛋白;

    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在修复的起始阶段,成纤维细胞在各种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迁移到受损部位,这种细胞迁移活动可在局部微环境中一系列促炎因子(如前列腺素E2)的作用下被抑制,聚集的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肉芽组织以及纤维化,以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临床应用: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修复;

    韧带组织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

    增殖能力:

    自我更新,体外增殖能力强

    分化能力:

    暂未见相关参考文献

    免疫调节能力:

    暂未见相关参考文献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

    1、3型胶原,基质蛋白;

    MMP-2高分泌,LOXs低分泌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

    CD44,CD29高表达;

    CD146,31,34,45低表达

     

  • 细胞名称:

    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包括巨噬样细胞(A型)和成纤维样细胞(B型);

    样本来源:

    人关节周围的滑膜(膝关节);

    细胞形态:

    A型呈圆形,B型则呈纺锤型或星型;

    原代细胞呈多边形和星型,第1代细胞逐渐变成圆形和梭型,传代培养后各集落细胞形态均匀一致,呈“向日葵”样分布,第3代呈梭型(纺锤型);

    A型细胞没有B型细胞增值快,培养3代后会得到富集B型的细胞群;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

    均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

    A型细胞与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有关;

    B型细胞产生滑液(富集B型细胞的滑膜具有比混有A型和B型细胞的滑膜更强的成软骨能力;

    主要临床应用:

    修复软骨组织损伤;

    增殖能力:

    具有很强的集落形成和扩增能力;

    原代细胞接种2天后贴壁生长,增值生长曲线为典型S型,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呈下降趋势;

    分化能力:

    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肌细胞等多种终末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

    免疫调节能力:

    抑制T淋巴细胞增值,抑制作用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强;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

    A型细胞分泌浅表层蛋白(SZP);

    B型细胞产生滑液;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

    CD44、CD73、CD90、CD105、CD106呈阳性表达;

    CD14、CD34、CD45、CD71呈阴性表达;

     

  • 细胞名称: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flui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MSCs)

    样本来源:孕中期(15~20周)羊水

    细胞形态: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十分地相似,原代培养时细胞呈现圆形,纺锤形,多角形,传代培养后细胞呈成纤维样,漩涡状,放射状排列。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独特的肿瘤亲嗜性,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的能力。具有不成瘤性, 低免疫原性。

    主要临床应用:⑴再生工程与组织工程: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与组织工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①AF-MSCs移植到特定的微环境后,细胞接受特定组织传输的信号,增殖并分化为适应该组织的细胞,以至于保持组织的完整性修复损伤器官;②在体外特殊的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待其分化为特定的细胞后再移植入体内;③AF-MSCs分泌细胞因子、组织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减少内源性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内源性的细胞再生。

    在治疗卵巢早衰、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等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

    ⑵抗肿瘤作用:因为羊水干细胞有肿瘤细胞的亲嗜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的研究。羊水干细胞经过基因修饰后能够稳定表达抗肿瘤的蛋白质,并且基因修饰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也没有变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虽然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巨大的前景,但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羊水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时注入的剂量、途径及纯度还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另外注入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保持其未分化状态而保持其治疗作用及长期的不成瘤性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增殖能力: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AF-MSCs的倍增时间为36h,且各代之间没有太大的变化,各代的端粒长度无明显的差异性。

    分化能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内皮、肝和神经组织等3个胚层的细胞。

    免疫调节能力: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激活和功能参与免疫调节。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AF-MSCs可分泌细胞因子、组织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减少内源性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内源性的细胞再生。

    肝分化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白蛋白,甲胎蛋白,肝生长因子受体,并且还可以产生尿素。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缺乏特定的表面标志。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105,CD73,CD90,CD166,即使经过慢病毒转染后所形成的(GFP)-AF-MSCs和IFN-AF-MSCs依旧表达这些间充质干细胞标志。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和内皮细胞标志CD34,CD45,CD14,CD133,CD31,也不表达一些集落刺激因子如CD86,CD40等,低表达 MHC Ⅰ类分子,不表达MHC Ⅱ类分子。表达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TRA-1-60,SSEA-4。

  • 细胞名称: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

    样本来源:人牙髓组织(乳牙、恒牙)

    细胞形态:大多数成纤维样细胞梭形或多角形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可分化为多种人体细胞,为组织、器官修复和自体、异体移植等细胞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主要临床应用:a.用于牙齿及颌骨组织的再生修复

                     b. 用于口腔以外组织的再生修复

                     c.用于免疫调节治疗

    增殖能力:使用外植体法,将同一块乳牙牙髓组织每3-4天机械法转移至新的培养皿,可持续原代培养至少6个月,结果显示早期原代培养产生的牙髓干细胞和晚期原代培养产生的牙髓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干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未发生改变。研究显示,不同的分离培养方法可影响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而导致无法完全重复实验结果或对其物学特性描述结论不同。使用基质细胞表面抗原1(STRO-1)染色和/或流式分析仪对细胞进行鉴定,牙髓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73、CD90、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不表达CD34、CD45、CD14、CD19和HLA-DR等标记物,提示细胞有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

    分化能力:牙髓间充质干细胞起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嵴,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可表现出特定的分化特征,且通过改变微环境的条件,可增强或抑制其分化能力。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神经样细胞、脂肪细胞、皮肤细胞、肝肾细胞等分化

    免疫调节能力: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能通过诱导免疫耐受,降低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有利于损伤组织的恢复和预后改善,现已被应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肠炎多发性硬化症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无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表面标记物CD73(99.90%)、CD90(99.97%)、CD105(99.86%),不表达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细胞标记CD14、CD19、CD34、CD45及HLA-DR(0.66%)

  • 细胞名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样本来源:皮下脂肪组织

    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梭形

    功能描述(含特有功能):组织细胞 的修复功能,促进细胞的再生

    主要临床应用:组织工程学(用细胞和支架进行体外脂肪组织工程构建,植入体内。体内直接注入细胞和支架,原位进行脂肪工程构建)。细胞移植(SVF- gel),基因治疗。

    增殖能力:ADSCs 不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培养基中的胎牛血清的来源和质量有严格要求,在加有任何批次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均能很好地扩增。在传代和培养中,平均倍增时间约为60小时,并且保持稳定的倍率直至30代,

    分化能力:ADSCs 在体 外可以定向分化成中胚层来源的脂肪细胞和骨细胞[3], 内胚层来源的内皮细胞[5],甚至外胚层来源的神经细 胞[6]

    免疫调节能力:ASCs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且传代以后的人ASCs中MHCⅡ表达减少,共刺激分子如CD80和CD86表达缺失,从而使ASCs可以逃避T淋巴细胞的识别,在移植过程中不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也使同种异体ASCs移植及其相关应用成为可能[6]。T淋巴细胞具有多种亚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等],ASCs可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5、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和升高IL-10、干扰素(interferon,IFN)-γ、TNF-β1水平,改变各亚型细胞的数量及比例,再通过各亚型细胞的不同免疫调节功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从而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状态。

    分泌能力(高分泌和低分泌):脂肪 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 养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水平。而转化生长 因子等其他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较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3代脂肪干细胞分泌 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最高,达132.43 μg/L;P5代脂 肪干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2 150.75 μg/L)和 肝细胞生长因子(2 447.05 μg/L)最多。并且,随着代数的 增加,第10代脂肪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水平均降低。与ASCs共培养可抑制B淋巴细胞凋亡、延长B淋巴细胞存活时间,使其处于非增殖状态,且不改变各亚型比例,该过程主要与细胞间接触有关,可溶性细胞因子不起主要作用[17]。ASCs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需要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IFN-γ,以提高ASCs中IDO和抑制/共抑制分子PD-L1的表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18]。ASCs还可以直接作用于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抑制CD19+CD27highCD38high浆母细胞形成和诱导分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18]。

    表面标记物(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流式结果显示 hADSCs 高表达 CD29、CD44、CD73、CD90、CD105 和 CD166 等(95%),低表达或不表达 CD45 和 HLA - DR(2%)。